第六十三节 新式武器_临高启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节 新式武器

第(3/3)页

装了打字机连发枪的交通艇,火力很猛但是在面对大型舰船的时候威力不足。

  “我们现在能够量产蒸汽动力的三发艇,完全可以使用现成的装备改装而成。”文德嗣对这件事很热情,又开始推销他的杆雷艇了

  所谓三发艇是造船厂为了统一近海和内河使用的小型运输艇所制造的标准化机动艇。按照体积大小分为大发、中发和小发。

  文德嗣的提议是使用木壳中发艇作为基艇,这种艇的满载排水量15.5吨,全长13米,宽2.9米,型深1.5米,平均吃水0.78米。装一台随巢型小型蒸汽机。满载时速度4.5节。虽然速度稍慢,在港口和沿海港汊内运用机动性还是绰绰有余的。

  有了机动性,过去为了安全性而采用的电点火也就不再是必须的了。

  这种新得杆雷快艇采用蒸汽中发艇作为原型艇,在上面覆盖倾斜的铺设一层铁板作为装甲――铁板不需要多厚,能够抵挡住火绳枪的射击就可以。船头是一根可收回到船体内的金属长杆。金属杆的前端有一个可脱卸的扣件与杆雷体接合。杆雷本身为扁平的圆柱形木盒子,内装30KG的黑火药。其前端是平整的,上面有许多带倒刺的钉子,力求能够固定在船板上。尾部是一个脱锁装置,与雷杆前端的扣件连接。一旦固定完成,舱内的人员立刻拉动装置使得雷、艇分离。雷杆上的脱锁装置联着发火器的拉火绳,一脱锁之后,拉火绳被脱离的拉力拉开,拉火管引燃导火索开始燃烧。直到延时结束起爆杆雷。

  杆雷的引爆装置采用的是木柄手榴弹发火装置,简单可靠。制造起来对穿越集团的工业也没有难度。

  雷、艇分离之后,杆雷艇可以退回安全地带,将雷杆收回艇内重新装雷择机再攻。

  因为采用了蒸汽机动力,杆雷艇的机动力就有了保证。虽然吨位小,速度慢在外海用处不大,但是在窄小的内港乱斗中还是有很大的作用。

  机动性和装甲可以保证其近距离的混战中不被攻击不被跳帮,而杆雷还可以多次装填。这种艇的成本不大,能够快速批量制造,用来保护港口正好。

  “雷体和船只的结合性有保证吗?恐怕要很大的撞击力才能把雷体固定到船壳上。”

  “用划桨可能不行,蒸汽动力还是够得。我们可以增加一点有粘性的东西――比如树胶来增加附着力。”

  “这样全封闭式的装甲,操艇人员怎么观察呢?”

  “使用装甲百叶窗。”文德嗣说,“看到这个突出船体圆形装甲塔了没有,塔身上环形布置六个装甲观察窗。”

  驾驶塔里是双人的,一名舵手在前操舵,艇长坐在舵手背后略高的位置上,他的座位可以转动,通过百叶窗观察外面的状况,舵手根据他的口令操舵,艇长还可以通过内部通话管指挥全艇。

  “有两名轮机兵负责蒸汽机,两名水兵负责操作杆雷。再加一名候补人员――他可以用来帮忙加煤,全艇七个人就够了。全艇除了预装一枚之外,再备雷四枚。”文德嗣指点着他的设计图。

  按照文德嗣的设想,这种杆雷艇在穿越者造出飞轮鱼雷之前用来保卫港口毫无问题,它至少比机枪艇的毁伤能力强,一发杆雷足够炸毁或者重创一艘数百吨的船只了。

  “马袅布置四艘,博铺布置十艘。一半处于升火待发状态,一半休整。只要能击毁二三艘敌船,对方就得吓得逃命了。”

  当即决定向企划院提交紧急建造十六艘杆雷艇、八艘机枪艇的紧急造船案。

  邬德立刻批准了这项造船案,至于杆雷艇是不是那么有用,在他看来不是大问题――没用的话大不了拆掉装甲当交通艇,反正不浪费。

  展无涯得到了何鸣的明确指令,要求在所有工厂内组织民兵。每天抽一小时进行军事训练。

  “用长矛进行军事训练?”

  “先用长矛连刺杀和队列技术。操枪可以用教练枪先顶着。还有投弹――海林那边已经移交了几百个教练弹过来。你拿一百个去给工人们训练。”何鸣说,“我已经向企划院提交了申请,要求紧急扩大步枪产量,到时候大家就都有步枪了――你要从工人民兵中挑选出政治可靠最为坚决的分子作为基干民兵,准备随时调用。”

  “怎么?要拉工人去打仗。”展无涯大吃一惊,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产业工人,哪怕死掉一个都亏大了。

  “是让他们充当预备队和卫戍部队。不会调动他们出击打仗的。”何鸣解释说,“除了工厂之外。公社和当地的村寨也要进行动员。不过工人自卫队将会是主力。”(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