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视和目光长远之间的矛盾(第二更)_战国赵为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视和目光长远之间的矛盾(第二更)

第(2/3)页



  大家都是聪明人,所以一下子就听出来,大王这是要确定下一步的方略了。

  有人可能就要问了,为啥要到这个时候才来临时抱佛脚讨论下一步国策,就不能搞个长远点的,什么五年十年计划吗?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如果用后世的角度来看的话,就会觉得很多时候战国时代的国君们好像都没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常常作出一些在后人看来很短视的举动。

  不少文章都持这样的观点,比较典型而且有名的有《六国论》《过秦论》等等。

  但是,这些战国的国君们真的就这么愚蠢吗?

  首先必须要注意到的是,在战国时代之前,整个华夏大地之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个强有力的、能够被称得上是大一统王朝的国家。

  也就是说,可能就连最终的胜利者秦国自己,在胜利之前都不知道大一统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

  所以在历史上,六国争相割地贿赂秦国,其实还真没什么好奇怪的。

  齐国强大的时候,秦国不也得割地,好让齐国大军退出函谷关吗?

  楚国强大的时候,同样也是对韩魏两国予取予求。

  赵国现在强大了,魏国和秦国也是割让了大片领土。

  为啥?因为诸侯国都觉得,你霸主就霸主呗,反正你最多风光个几十年,然后大家一个围攻你就完蛋了。

  历史上的霸主齐国和楚国不就是这么倒下的吗?秦国和赵国不就这么崛起的吗?

  在这样的心理下,指望历史上的六国去齐心协力共抗强秦,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反正他秦国肯定会衰落的,不会一直强下去的,只要等一个契机就行,一个类似五国伐齐这样的契机。

  这就是历史上那些六国国君们的想法。

  赵丹也可以肯定,这也是现在除了赵国之外其他六国的想法。

  这就是所谓的“时代局限性”了。

  这些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君根本就无法想象得到大一统王朝的模样,就好像一个1900年的地球人不会想象到一百年后人们单单凭借着一个不过巴掌大的、名叫手机的东西就能够在地球的两端、隔着几万公里的地方做到“面对面”的畅谈。

  或者这么说,别看现在这战国七雄国君一个个风风光光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