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诸事繁杂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 诸事繁杂

第(3/3)页

佣佃户妇女前来织布。”

  “谷贱、那就在农闲时雇佣辽东百姓修缮道路、建设石桥,修缮水利,开矿制铁。”

  朱由检说着这话,尽管他并不知道历史上的珍妮纺纱机怎么知道,但他知道眼下大明的纺织技术是世界一流。

  丝织技术上,明代中期开始普遍采用了脚踏二人缫车,一人一日可缫丝30两。

  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了明后期改进的五人缫车,即一人执爨,二人专打丝头,二人主缫,五人可“缫丝三十斤”。

  棉纺织业方面,浙江《海盐县图经》载“纺者日可得纱四、五两,织者日成布一匹”。

  《嘉善县志》则记载“东南乡妇女日织三匹者,然小而粗,不如松江远甚”,“妇女勤纺织,早做夜休,一月常得四十五匹”。

  这代表了江南当时的纺织水平,而这样的纺织水平,还只是因为大明的内部市场。

  只要大明日后扩大了基本盘,人口不断增长,以皇店的国有官营来贩卖布匹,那么纺织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自然也就有人会去研究更好的纺织机。

  所有的科技,都来自生活需求,一旦有了需求,就会有人去创新。

  就好像蒸汽机是因为英国的采矿业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单靠人力、畜力已难以满足排除矿井地下水的要求,而现场又有丰富而廉价的煤作为燃料。

  现实的需要促使许多人致力于“以火力提水”的探索和试验,最终一点点完善了蒸汽机。

  朱由检不知道蒸汽机怎么制造,但他知道基本原理,等燕山所的学子慢慢成熟,科学院也就会开设,随后对各种科技进行研究。

  朱由检要开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就是日后的大明,对钢铁的需求太大了。

  想要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域,掌控乌思藏、西域、漠北、东北、西南等地,就需要大明拥有极大的投送手段和能力。

  如果能研制出蒸汽机,进而往火车、轮船的方向发展,自然是好的。

  但如果研制不出,那朱由检依旧需要大量钢铁,因为没有火车,他还可以弄有轨马车,让四轮有轨马车搭载双倍于普通马车的士兵和货物。

  按照火车的轨距来制造,在火车没有研制出来前,使用有轨马车进行货运。

  改组驿站,让马车在驿站可以换马,并且让驿站监督铁轨,防止有人偷盗铁轨,增加就业岗位。

  大明的人口,在遭遇旱灾下,平均每人顶多五亩地的分配模式,让每个人的抗风险力都不高。

  但如果能创造其他的就业岗位,将他们从农业中吸纳出来,再加上朝廷对疆域的开拓,就可以增加农民手中土地,增加所有人的抗风险力。

  但这样的玩法,必须保证一点,那就是朝廷本身的财政要足够充裕。

  这也就是为什么朱由检一直在强调国营盐铁酒茶、以及各种重要物资。

  说白了,他就是要让大明变成加强版的宋朝。

  宋朝各项资源官营,田赋太重,导致农民负担重,那大明就官营、减轻田赋,尽力做到半农业半国营的税收制度。

  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先让天下百姓尝到甜头,而这一点就是从辽东开始。

  纺织厂可不仅仅是针对国内,大头还是海外。

  只要拿下了马六甲,再一步步的将各种东西国营,最后所谓的海商没有了货品,东亚贸易就是朝廷说的算了。

  海商要做生意也可以,马六甲以西的广袤地区,让他们去做,把商人驱赶向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这些地方。

  贩卖了货品后,见到了西方殖民者在这些地方手段的商人想干什么,这就是他们的事情了,大明只需要稳住东亚基本盘就足够。

  “叫王安在御马监南场的淮河南北建造三千人的一个纺织厂,让他把其中价格、利润搞清楚了后汇报。”

  “另外陆文昭,你的锦衣卫可以搜寻一些探查铁矿的人,让他们在辽东探查铁矿,一旦探查到,立马回禀,在皇兄同意后告诉熊廷弼,把地方划给御马监开矿。”

  “是!”陆文昭和曹化淳纷纷应下,而朱由检心中也畅快了不少。

  经济和军事两手抓,到时候就算政治被掀了桌子,也能用“理”来服人。

  “殿下,还有一件事没有告诉您。”

  曹化淳在作揖后似乎想起了什么,对朱由检开口道:

  “满总兵回奏,说是目前大宁三城九堡已经修建起来了,耕牛数通过互市,也达到了七千多人。”

  “至于大宁三卫的百姓,也达到了六万七千多人。”

  “不过他试了试,正月无法开垦,最少要到二月下旬才可以,而开垦的时间则是从二月下旬到九月下旬。”

  “再往后、便是三头牛一起,也难以犁开草甸。”

  “但是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按照殿下说的,在沙地修建水渠、开设养殖官场,以粪便来铺设堆肥后,确实让沙地长出了一些野草,开辟了一百多亩牧场。”

  “至于辽泽北部的一些河曲,放火烧了之后,再堆土灰的话,开垦起来也方便多了。”

  “满桂说、等解冻之后,每年大宁三卫应该能开垦十万亩左右的耕地。”

  “这只是六万多人和七千耕牛的速度对吧?”朱由检打断,而曹化淳也点了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既然这样、就加大人力、把山西养济院的人,也都调往大宁三卫。”朱由检说完,还看向陆文昭道:

  “让南镇抚司查一查,我大明朝到底还有多少懒汉赖在养济院,既然吃了朝廷这么多年的养济米,帮朝廷开垦就当为他们谋生,为朝廷报恩了。”

  “是!”陆文昭应下。

  “行了、你去办事去吧。”朱由检端起了旁边的贡茶,而陆文昭见状也起身行礼,随后离开了勖勤宫。

  至于曹化淳,他则是让人把朱由检的安排都编撰成文册,随后带着文册前往了养心殿。

  朱由校见到文册内容的时候,倒是没有说什么,只是抱怨了一句朱由检既然在朝中,帮他多监国一两日又何妨。

  对此、曹化淳和魏忠贤、王体乾三人汗颜。

  天子权柄,这两兄弟让来让去的是怎么回事……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