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闯王来了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八章 闯王来了

第(3/3)页

始终无法统一。

  可如果不管那些其他的清流意见,他们的新法估计还没出内阁、就被驳回了。

  不变法,那么他们就体现不出价值,皇帝自然也就不会青睐他们。

  这样的局势,本就有些危险,结果还出了高攀龙这档子事情。

  这么一来、恐怕东林在皇帝心中的份量会持续降低。

  “该怎么做……”

  杨涟问心自问,但这个答案、没有人能给他。

  以文臣变法的路子,在万历时期或许能在皇帝的支持下走通,但到了眼下,已经走不通了。

  即便再来一个张居正,面对诸多利益党派的阻挠下,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变法。

  没有中层支持、高官想执行的变法就是水中月,镜中花,终究是无法实现的。

  杨涟回到了吏科、浑浑噩噩的处理着各地的官员升迁文书,而同时的朱由检,也带人回到了燕山大营。

  不过一回到燕山大营的他,就在大营南门见到了一群穿着破烂,围堵在门口的人。

  “凭啥不招俺!俺昨天还问你们,你们说今天还招兵来着!”

  “这不是和你说了嘛,你年纪不够,况且刚才齐王下令,不招兵了。”

  燕山大营南门,一个穿着满是补丁,手里拿着一根放羊杆的少年对门口的金吾卫总旗官理论。

  总旗官好声和他说话,却不想这少年道:

  “你们先说招人、又说不招,俺走了两千多里,凭啥现在才说不招人。”

  “嘿、你这小子,怎么就和你说不通呢。”总旗官头疼的不行,而这时士卒也见到了策马而来的陆文昭和朱由检。

  “殿下!”总旗官带着南门的士卒作揖,而朱由检则是道:

  “这是怎么回事?”

  “回殿下、这群人是从陕西来投军的人,不过他们年纪不到,因此没有投军成功,故此在这里闹了起来。”

  总旗官解释,而旁边那群衣衫褴褛的人一听到殿下二字,立马就跪了下来。

  朱由检看向了先前理论的那少年,笑着道:

  “你倒是有意思,年纪不到还敢理论?”

  少年低着头、不敢出气,而朱由检见状更是笑道:“怎么?只敢与他辩论,却不敢与我?”

  “说说、你叫什么名字。”

  “俺叫李鸿基,陕西米脂人,旁人称呼我为黄娃子。”少年终于开了口,不过这一开口却让朱由检眉头一皱。

  李鸿基、这可不是李自成没有起义前的名字吗?而且这少年还是陕西米脂人,和李自成一样小名黄娃子。

  “懂不懂得刀枪棍棒?今朝年岁几何?家中有什么人?”

  朱由检之舒展眉头询问,而这李鸿基便开口道:

  “俺父母在米脂勉强有二亩地,俺二弟在家给一个举人放羊,家里养不活人,听说参了军有十亩地,家属每人三亩,所以就带着我三弟来了。”

  说罢、他伸手拉着旁边的一个十岁小孩。

  那小孩有些害怕,紧紧抓着李鸿基的手,这一幕倒是让朱由检回想起了记忆中自家皇兄抓着自己手的场景。

  说实话、朱由检并不恨李自成。

  毕竟在历史上、就李自成的经历来说,完全是被逼反的。

  年幼丧父母,入寺庙被赶了出来,随后给本邑艾姓地主牧羊度日,随后父母二弟相继离世,只能前往银川作为驿卒讨生活。

  结果差事还没做几天,因为崇祯精简驿站,而李自成又恰好丢失公文,导致被裁撤。

  生活已经这样,李自成却不怪朝廷,只觉得是自己大意才导致丢了饭碗。

  好不容易从银川回家,又因为陕西大旱,粮食收不上来而欠了债。

  因为还不起债,李自成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

  本来以为是发配,结果要死人,李自成的亲友就把他救了出来,随后李自成为了报仇就杀了艾举人。

  但祸不单行、李自成的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

  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而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去了甘肃甘州投军。

  生活如此,换做别人早就造反了,结果李自成还能去投军,这就已经说明他并不想造反。

  结果造化弄人,当时李自成参军,因为甘州总兵是杨肇基,勉强还能吃一口饱饭,加上懂得刀枪棍棒,不久便被军中参将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

  只是没想到,参军半年之后,皇太极领命南下,己巳之变爆发。

  为了保住北京,朝廷急调四方军队赴京城防守,而甘肃边兵李自成所在部队随参将王国向京师进发,这时、甘肃的边军已经三年没有发军饷了,只要求有一口饱饭就能前往京城抗金。

  但是这种时候,参将王国却克扣伙食,而卫所兵们开始要求发开拔银,王国却固执不发,最后导致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被兵变所杀。

  到了这种时候、李自成虽然是被裹挟的人,但已经是不造反不行了。

  因为他同时得罪了地方、边军,天下已经没有他的活路了。

  之所以朱由检说他并不恨李自成,便是因为李自成的经历所至,并且就历史上李自成对崇祯的态度来说。

  如果崇祯不上吊,李自成不会介意封崇祯为宋王,以他的名义收服天下。

  既然历史上的李自成都不介意,那眼下的朱由检又什么为介意呢?

  “难道我对自己没有自信?”

  朱由检在心底轻笑,随后看向李自成和他身后的一些少年,心想这其中或许有几个不少留名史书的人。

  想到这里、朱由检便对陆文昭道:

  “把他们安排进入燕山所读书识字,之后从各地逃荒来的少年也是如此。”

  “卑职领命。”陆文昭领命,而李自成等人则是跪在地上不断磕头:

  “谢齐王!谢谢齐王!”

  燕山所、他们都知道那里是好地方,进入那里有饭吃、有肉吃,还可以读书,对于这群在陕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少年人,绝对是仙界一般的存在。

  朱由检看着李自成磕头,随后对他道:

  “你这名字听着没有福气,我给你改一个,以后你就叫李自成吧,你三弟就叫李自敬。”

  说罢、朱由检策马离去,只留下还在磕头的一群少年人……

  ------题外话------

  今天两更,下午四点更第二章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