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九章 三娘子案爆发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九十九章 三娘子案爆发

第(3/3)页

得纷纷说出。

  江南官员虽然钱粮不多,但是置办的家产可是多得让人眼红。

  “弟弟怎么说的?”朱由校合上文书,皱着眉看向陆文昭,而陆文昭却作揖道:

  “殿下说、这些官员胥吏可以流放到旧港……”

  “仅仅是流放?”朱由校想杀些人泄愤,但陆文昭却道:

  “殿下说、有的时候,活着比死了更难受。”

  “……”听到这话,朱由校稍微冷静了一些,但继续说道:

  “三娘子案,眼下抄家所得多少?”

  “尽数折色后,大概……”陆文昭犹豫了一下,才慢慢开口道:

  “二千六百余万两左右……”

  一句话,道出了南北差异和实力。

  江南官员不过才牵扯两省官吏,便抄家近三千万两银子,而整个北方五品以上大员和妄图逃匿的胥吏商贾加一起,居然只有两千六百余万两银子。

  “依你之见,若是三娘子案办完,能牵扯抄出多少?”

  朱由校沉着眼眸对陆文昭进行询问,而陆文昭迟疑后说道:

  “若是折色,大致……应该会在一万万两白银左右。”

  一万万两白银,这是大明朝两年多的赋税总额,还是得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才能收到这么多。

  尽管朱由校知道,这其中大部分都是田产和府邸别墅、门铺,但这银子的数额,足以让他熄灭的怒火再次被勾起。

  “眼下南北所抄的现银,不足六百万两,粮食不足七百万石,用来赈灾尚可。”

  “至于田亩、殿下准备发给百姓,然后鼓励百姓检举贪官污吏,同时藏富于民。”

  “府邸宅院则是可以收入皇庄,日后万岁犒赏百官时或许需要。”

  陆文昭将抄家所得说出,而大量的不动产让他们抄家的成果锐减。

  尽管南北抄家之后达到了数千万两的价值,但是田地这种东西,朱由检宁愿发,而不是卖。

  卖田地只会加剧土地兼并,而发土地,不仅可以巩固土地不可买卖的政策,还能富民。

  当然、朱由检也给自己的好皇兄留了不少好东西,比如那些别苑和别墅店铺。

  不过对此、朱由校倒是很舍得的说道:

  “这些东西交给皇店变卖吧……”

  “这……臣领命……”听到朱由校的话,陆文昭应下,而朱由校也对陆文昭询问:

  “京中百官是什么态度?”

  “百官私下十分不满,不过碍于万岁和殿下的威严,并没有大举上疏……”

  陆文昭虽然这么说,但朱由校明白、百官碍于的不是自己这个皇帝的威严,而是自家弟弟。

  朱由校并没有对此产生不满,他知道如果不是自己极力劝阻,齐王府和五军都督府武将态度难猜,恐怕自家弟弟会在扫虏之后,主动前往海外就藩。

  眼下让他留下来的除了自己的劝阻和不舍,更重要的是他需要稳住五军都督府和齐王府的一众武将文官。

  “这次清理的官员,主要是浙党和宣党、昆党的官员,对此弟弟没有说什么吗?”

  朱由校走回位置上坐下,而陆文昭则是上前一步道:

  “殿下说、洪灾一事,对浙宣昆三党的打击不过是皮肉伤,远远达不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倒是趁着这个时候,借着恩科的机会,在四府和被彻查的江南其他府县中安插燕山官员才是重要的。”

  “只要掌控了南直隶、江西和浙江三地,便可以清查全国黄册,随后降低田赋,士绅摊丁入亩,一体纳粮了。”

  朱由检的计划很有调理,这点朱由校十分满意,他唯一在意的就是朱由检说过要降军屯田百姓的田赋。

  按照大明眼下的财政情况来看,如果真的降了田赋,恐怕……

  “……”朱由校没有说什么,而是询问道:“军屯田田赋一事,弟弟没有提吗?”

  “殿下的意思是明岁将军屯粮的田赋降低到两成,因为旧港、辽东、琉球之地已经可以反哺朝廷了。”陆文昭一边说,一边解释道:

  “辽东、琉球之地,眼下新垦田亩近千万亩已经过了三年之约,眼下可以对它们进行田赋征收,户部的岁入估计能提高二百万石左右。”

  “旧港之地,眼下开了金银铜矿,又有近二百万百姓迁移在当地安家,按照沈布政使的奏疏来看,旧港之地眼下不仅可以自给自足,每年还会有千余万石的多余粮食。”

  “这些粮食放在当地会导致当地粮价低至百文一石,而谷贱伤农。”

  “近些年来、广东、福建两地百姓南逃迁移,皆因粮食价格高涨,而眼下旧港的粮食完全可以北上接济广东、福建等地百姓。”

  “后续开垦的田地,将会主要以豆料、花生为主……”

  陆文昭的话说完,朱由校却提出了疑问道:

  “旧港到广东、福建,这路程走海路,粮食可以保存那么久吗?”

  “以我朝的防潮技术,大米在海上顶多能防潮两个月左右……”陆文昭解释道:

  “殿下和沈布政使是将南海府和巨港府的粮食运往旧港、中山府。”

  “这时间在半个月左右,因此粮食抵达中山府后便存在库中。”

  “随后将中山府和苏禄、渤泥两国的粮食北运到吕宋府,而吕宋府有移民八十余万,能解决其他诸府的粮食,同时可以将吕宋府的粮食从北部运往琉球,抵达福建。”

  “这期间每批粮食在海上的时间都不会超过一个月,粮食自然可以食用。”

  “况且南粮北运不过是解决问题的第一点,第二点则是可以在南海等地建造酿酒厂,随后官营酒水来增加朝廷的收入。”

  “最后便是关于藩王海外就藩的事情,按照时间来看、他们应该已经将整个天竺沿海巡视完毕,各藩长史都应该选出就藩地了。”

  “既然选出,那么藩王海外就藩一事,大概明岁便可以启动了,旧港府和巨港府、南海府会成为供应藩王就藩的大粮仓……”

  陆文昭侃侃而谈,而朱由校却在听到藩王就藩一事时皱了皱眉头。

  显然、他到现在依旧抗拒藩王海外就藩,不过这件事情已经上了正轨,即便他个人不喜欢也已经没有办法了。

  只是他也很好奇,天竺是不是真的和自家弟弟所说的一样,有那么好。

  带着这样的疑问,朱由校的思绪也渐渐向着天竺飘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