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闲来无事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八章 闲来无事

第(3/3)页

库只够保持十五年的九百万两赤字。

        想到这里,朱由检抬头对正在车上一同处理公务的王承恩询问:“工业区的产量如何了?”

        “拖拉机年产已经达到了一万二千台,预计年底能达到一万八千台,明年年底达到两万四千台,第二批工业区全部投产,第三批工业区开始建设。”

        王承恩不用想就汇报出了情况,并且似乎知道朱由检下一句要询问什么,他直接汇报道:

        “眼下北山省前后一共发放九千台拖拉机,旧港发放九千台,齐国发放一万两千台。”

        “国朝内部的工业机械数量达到一万四千余台,火车车头一千二百,正在建造的蒸汽轮船二百三十艘,预计在天启十五年到天启十八年之间完工。”

        “嗯……”听着不断增长的工业比例,朱由检很是欣慰,但欣慰的同时,他也关注起了齐国的情况。

        他翻找出了由瀛洲布政使司代呈的齐国国书,金铉在上面记录了情况的各项情况,其中以耕地情况发展的最为迅勐。

        国书是金铉在天启十三年腊月三十日书写的,送达齐王府也是昨天的事情。

        总体来说,齐国历经两年多的发展,眼下军、民、劳工的数量达到了十二万六千余人,耕地的数量则是达到了十七万亩。

        不过,金铉书写这奏疏的时候,最新送达的四千台拖拉机还没有应用上,所以算算时间,恐怕如今的齐国耕地数量应该已经突破二十万亩了。

        朱由检上了上心,继续看起了国书上的其它情况,这其中又以粮食亩产最为朱由检关注。

        历经两年多的时间,齐国开垦的第一批耕地在去年的收获中,达到了亩产七斗的好情况,金铉对这一部分写的很细致,并认为齐国的粮食亩产在天启十三年能达到一石,明年能达到一石七八斗的程度。

        也就是说,西海岸的耕地质量,实际上和大明的差不多,甚至比部分地区还要优握。

        如果小冰河低温期在九十年后过去,那齐国的耕地亩产应该能达到两石的程度。

        不管怎么说,按照这样的情况,齐国在保证柴米油盐酱醋茶喝肉食的局面下,只需要三亩地就能养活一个百姓。

        朱由检想迁移二百万人前往齐国的想法,大致在未来十年内就能随着拖拉机的不断输入而达成。

        “总算有了一些好消息。”

        望着奏疏上金铉字里行间透露的高兴,朱由检庆幸自己选了金铉前往齐国,若是选了几个野心大的,恐怕会在之后试图割据。

        “对了,黄龙近来有没有前往齐国的动向?”

        朱由检合上了齐国的国书,询问起了黄龙的近况,不过对此,王承恩却摇头道:

        “黄都督每年都能看到齐国的国书,不过他似乎没有想要前往的心思,估计是觉得眼下的齐国小国寡民,不如留在大明有意思。”

        “那倒也是……呵呵……”朱由检笑了笑,并没有觉得黄龙这么做有错。

        正如后世人都说边疆重要,但如果真的要他们从富裕之地搬往边疆,并且财富不会增长,那他们又有多少人愿意前往?

        黄龙不想走是理所应当的,他手中还有几百万两银子,相比刚起步的齐国,大明才是他的理想邦。

        以他的脾气和实力,能老老实实不闹事,朱由检已经很满意了,不可能要求他必须前往齐国。

        还是那句话,想要诸将心甘情愿的前往齐国,那除非朱由检把齐国发展到和江南一个水平。

        如果真的能做到,那不用他开口,将领们也会蜂拥而至。

        现在的问题是,将领们都在苦寒之地,好日子没享受过几天。

        好不容易可以享受,朱由检就想让他们去比大明边疆更为苦寒的齐国,多少有些不尽人意了。

        要是让他们去齐国享受,他们肯定会去,但现在去齐国就是当苦力,比在大明还苦的苦力。

        这种苦差事,也就只有金铉这种硬骨头能做了。

        好在他做的不错,让朱由检少操了很多心。

        “燃儿、焴儿、炅儿三人近来在做些什么?”

        朱由检继续处理起了奏疏,但也关心起了自己三个侄子的近况。

        对此,王承恩想了想后才说道:“太子殿下近来一直在都察院旁观学习,至于怀王和永王两位殿下则是在内城明时坊的官学就读,还有两年就要毕业了。”

        时间进入天启十四年后,朱由检的哥哥朱由校以皇帝身份,册封朱慈焴为怀王,朱慈炅为永王,朱慈炜为定王。

        虽说朱由校已经成婚十四年,但他的子嗣依旧只有八个,四男四女。

        倒是朱由检虽然成婚时间不足四年,子嗣却已经有六个,四男两女的同时,近来周素洁又怀上了身孕,估计九月就要临盆,届时他便有七个子嗣了。

        “烺哥儿和煊哥儿、炯哥儿、灿哥儿四人,等年纪到了七岁,也在大明就读官学比较好。”

        听到朱由校让朱慈焴和朱慈炅就读官学,朱由检有些欣慰,同时也对王承恩交代着。

        王承恩听后微微颌首,但又询问道:“是就读初学,还是初学与中学一同就读?”

        “……”王承恩的话让朱由检皱眉,这也让王承恩发觉自己说错了话,连忙解释道:“奴婢只是想早做安排。”

        “嗯……”朱由检心里有些不舒服,但还是回应道:“先读完初学再说吧,至于中学,齐国也会有的。”

        他的话基本上是说出了他离开大明的时间,眼下的朱慈烺三岁,而就读官学的最低标准是七岁。

        初学五年,因此前后相加便是九年。

        如此一说,朱由检是准备在天启二十三年或者天启二十四年左右离开大明,就藩齐国。

        理解到这层意思,王承恩拱手作揖,表示应下,随后低头处理起了奏疏。

        至于朱由检,他则是在低头的同时说道:“想告诉别人就告诉吧,也算安安他们的心……”

        “……”王承恩笔头一顿,回过神来后只能低声应了一声“是”,紧接着不再言语。

        之后,马车内除了马车车轮压过县道的声音,便只剩下了山间的鸟鸣溪流声。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