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时不我待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七章 时不我待

第(3/3)页

好的消息是火车的修通。灸

  至二月初一,大明眼下的十条在建设铁路里,京辽铁路修到了辽东的大宁府,京杭铁路和京广铁路的京开段修通,从京城到河南开封的铁路已经在运营。

  此外的京西铁路与京陇铁路、京嘉铁路的京城至西安段全线修通运营。

  另外,天启十二年开始修建,从旅顺直通沈阳的铁路也修通,从沈阳到吉林、松江府、北山、漠东的铁路刚刚动工。

  通俗来说,长城以内,秦岭淮河以北的铁路路段全部贯通。

  海外的粮食,完全可以走旅顺、天津两个港口,运往北直隶、辽东、山西、河南、陕西这一京四省。

  大明的铁路是靠人力堆起来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但它的效果已经呈现出来了。

  去年瀛洲的粮食运抵天津后,大明仅花费了六天的时间,就将瀛洲的二百万石粮食运到了山西太原和陕西西安。灸

  至于送往旅顺的四百万石粮,只花费了不到三天,就全部运到当时修通铁路的辽阳。

  如果按照东北其它铁路的建设进程来算,顶多到天启十八年,松花县就能连接到京城铁路网,届时松嫩平原的粮食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关内。

  说的完整点是天启十八年,但实际上当铁路修抵吉林的时候,松嫩平原的粮食就可以对关内反哺了,所以最快是天启十六年。

  铁路的运用,让大明的粮食输送损耗大大降低,而这次关于河西和山西的旱情,朱由检准备了不同的方案。

  首先河西承受了陕西迁移过去的二百多万百姓,加上乌斯藏百姓的迁入,眼下的河西百姓多达五百万。

  这五百多万百姓,在收复西域以前,朱由检不会鼓励他们迁移。

  好在河西在朱由检的记忆里,属于明末大旱的边缘省份,如果不是陕西迁移陕民二百万前往河西,其中一百万在陇右生活,那当地的灾情也不会大到哪里去。灸

  河西的灾情现在还不显,从粮价来看,百姓还有一些存粮,但是应该不多。

  从京西和京嘉两条铁路的进程来看,今年的十月左右,铁路会修抵到关中的郿县一带。

  从郿县到陇西一共六百多里,陆路损耗粮食是一定的,但也损耗不了太多。

  等到十月,瀛洲粮食运抵天津,走铁路运往郿县,然后从郿县运往陇右,那河西的灾荒就能被按下去。

  因此,对河西,主要还是以赈灾、蠲免为主,而对山西则是老规矩……迁移。

  坐在马车上,朱由检挥洒笔墨写下了自己的想法。

  在写下的同时,他也打开了东北四省今年正月交上来的黄册。灸

  “漠东省,一百四十五万三千余人,耕田二百九十七万余亩……”

  “北山省,三十二万六千余人,耕田……五十六万七千余亩。”

  “东海省,一百八十九万五千余人,耕田五百三十七万余亩。”

  “辽东省,六百二十一万四千余人,耕田四千二百余万亩。”

  “四省合计约九百九十万人,耕地约五千一百万亩……”

  朱由检年初各省情况,满意的合上了文册。

  总的来说,朱由检最满意的政策,还是他在天启元年、天启二年将中原二百万流民迁移辽东的壮举。灸

  如果不是他把这些百姓迁移辽东,眼下的东北恐怕还是民不过二百万,耕地不过一千五百万的局面。

  现在不管是人口、耕地,东北的情况都十分优渥,唯一受限的就是小冰河低温下的粮食减产。

  五千一百万亩耕地,其中有近六百万亩是开垦不过三年的耕地,亩产不超过四斗,而其他四千五百万亩熟地的亩产也不过七斗。

  因此,东北四省耕地看起来很多,但在粮食上依旧有不小的缺口。

  瀛洲每年最少得供应东北四百万石米麦,不然当地就会爆发饥荒。

  不仅如此,随着山西百姓不断迁移前往东北,东北的粮食缺口还会不断加大。

  不过,以山西的情况来看,顶多再迁移二百万人口前往东北,剩下的人口,即便大旱怎么作妖,除非赤地千里,不然山西的水田也够养活山西百姓了。灸

  “各省的人口数量得把控好,尤其是江南四省……”

  朱由检处理好了北方的灾情,随后将目光放到了标注江南四省的一本文册上。

  一年的时间,以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省组成的江南四省清查出了隐户四百余万。

  四省的纸面人口在天启十三年年末达到了四千九百万人,但朱由检清楚,这只是一部分。

  四省的人口巅峰,应该是天启六年左右,最少有八千万,占据大明真实人口的十分之六。

  后续由于旱情、洪涝不断迁移人口有所下降,但根据四省近十年,累计迁出不到四百万人口的情况来算,四省的人口最少还有七千五百余万。

  以后世推算,大明两京十三省巅峰人口在一亿五千万的情况来说,现在的江南四省,依旧占据了大明五成以上人口,只比洪武年间的六成略低一成。灸

  朱由检要进一步的迁移当地人口,以江南的人口,补充,南州、麓川、交趾、旧港、瀛洲,以及海外诸藩和齐国的人口。

  想要迁移,必须找准机会,而这个机会就是大旱。

  过去两年依靠江南的旱情,朱由检迁移走了不少人,接下来的日子他还是得依靠大旱。

  今年江南的洪涝虽然波及很大,但受灾的只是南直隶和浙江,而产粮大省的湖广和江西并未受灾。

  今年江南四省的人口迁移必然会下跌,但明年开始,江南就要遭遇一轮又一轮的旱灾了。

  抓住这个窗口期,继而迁走足够的人口,这才是朱由检要做的。

  想到这里,朱由检翻找出了大明天津船厂的奏疏。灸

  在上面,他果然看到了天津船厂汇报的蒸汽机船制造进度。

  由于蒸汽机船已经试航成功,因此天津船厂一口气下了三十艘两千吨货船的订单。

  三十艘蒸汽货船,装上煤、水,顶多能一次性运走两三万人,哪怕一年能跑四趟南洋,也只能运送十几万人,这样的运力还远远不够。

  江南旱情的苗头是明年,彻底爆发是后年,给朱由检的时间只有两年,因此必须抓紧时间。

  “加建二百艘……”

  感受到时间的不足,朱由检提笔对天津船厂的奏疏写下这五个字,随后才合上了奏疏,继续处理起了其它奏疏。

  对于朱由检来说,他能留在大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灸

  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他必须得把该做的都做完,然后去齐国探索应该如何开创一个符合大明的新制度。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